電動車是人們常用的交通工具
也是容易被盜的目標
而且電動車一旦被盜
很難找得回來
這個問題怎么破?
小編告訴你
自動有了這項技術
再也不用擔心電動車被盜了!
今年,常德正在做這樣一件大事:運用物聯網技術為人們守護電動車。
物聯網如何破解電動車防盜問題?
電動車防盜備案登記工作啟動以來,效果怎樣?
未來是否能拓展服務外延,應用到其他領域?
令人頭疼的電動車防盜問題
在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電動車作為環保、經濟、便捷的代步工具受到百姓的青睞。據初步統計,常德市區電動車保有量約100萬輛,也就是說平均每6人擁有1輛電動車。僅2017年,常德發生電動車、摩托車被盜案件立案近5000余起,占全年刑事立案數的34.56%,破案僅10%左右,常常出現“案件破了,車子找不回”“車追回了,失主找不到”的現象,這讓失主們很不滿意,民警們極感頭疼。
電動車資料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鼎城區公安局灌溪派出所所長陳勝民看來,處理電動車盜搶案件最困難的也莫過于此——“不怕投精力,不怕投時間,就怕沒有任何線索。”
事實也證明,無論就案件的辦理結果還是就失主的滿意程度而言,民警的工作都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每次接到報警電話,第一時間就趕過去了。到了現場,停放電動車的位置是空的,有關的信息就只有車主對車子的描述。”市公安局防控辦相關負責人說。然而,要在眾多被盜的“車海”里找到一輛與失主描述的一模一樣的電動車很容易,可要找到失主的車,在沒有任何獨特標志的情況下,很難。“往往是我們付出了很多,但群眾還是認為我們什么都沒干。”辦案的民警很無奈。
啟動防盜系統建設,給電動車安全“平安鎖”
2017年年底,市綜治委、市公安局決定啟動“常德市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的建設。今年3月,市綜治委、市公安局在互聯網上公開招標承建我市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建設項目,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士按招投標程序嚴格審核報名企業承建資格,擇優選取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常德公共安全射頻管控網項目。7月4日,常德與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簽訂《常德市公共安全射頻管控網項目合作協議》,聯手共建常德市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8月底開始,電動車防盜備案登記工作先是以分局為單位進行了《公共安全射頻網管控平臺應用培訓》《RFID搜索設備使用培訓》《電動車防盜備案登記培訓》等理論培訓,再是到每個登記點進行實操培訓。
電動車資料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9月19日,電動車防盜備案登記工作啟動儀式如期在市城區白馬湖文化公園舉行,拉開了市城區(武陵、鼎城、常德經開區、柳葉湖旅游度假區)電動車物聯網建設大幕。電動車車主只需到指定地點進行防盜備案登記,安裝電子防盜芯片,就可以方便公安機關找回被盜、遺失車輛,這相當于為車輛安裝了一把“平安鎖”。
為了做好這項民生工程,市綜治辦、市公安局一方面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建設、群眾自愿”的原則,由政府主導,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全市電動車物聯網防盜工程建設承建方,負責承擔前端物聯網平臺基站建設和后臺運維中心運行工作,按照“全市整體布局、鄉鎮街道不遺漏、重點路段全覆蓋”的建設思路,科學布局基站點位。截至10月30日,全市公共安全射頻網管控平臺建設基本完成,市城區共安裝了836個固定基站,武陵、鼎城、常德經開區、柳葉湖旅游度假區公安分局和各派出所都配置了相關設備,后續還將繼續新建基站,不斷擴大物聯網覆蓋面。
破案贏民心!防盜裝置從遇冷臉到受追捧
公共安全射頻網管控平臺基本建成后,如何讓群眾自覺地安裝防盜標簽?畢竟,新事物或新技術推廣之初,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質疑聲。“這東西有這么管用嗎?”“現在小偷都這么聰明,憑這么個東西就能抓著人啦?”類似的質疑并不鮮見。
“群眾不了解,我們就主動做宣傳,讓他們了解;他們不來安裝,我們就上門去安裝。”常德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建設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質疑,市綜治委、市公安局利用新聞發布會、新媒體傳播、社會化推廣等一系列宣傳手段,張貼和發放了40多萬份的宣傳資料(包括給市民的一封信、安裝公告、宣傳冊),努力讓群眾知道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安裝防盜標簽。
10月11日13時,家住武陵區的周女士將電動車停放在市城區洞庭大道某大型商場前坪,半小時后出來,發現車被盜了。情急之下,周女士想到自己上個月在村里組織的電動車備案登記網點為自己的電動車登記上牌了,并安裝了防盜裝置。她報警后,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丹陽派出所利用物聯網智能防盜系統,不到2小時就找回了被盜電動車。“沒想到這個小標簽這么管用,我得趕緊去告訴親戚朋友,早點安裝防盜裝置,心里踏實些。” 領回自己的電動車后,周女士感慨地說。
一傳十、十傳百,當防盜裝置真正展現出自己的價值后,便贏得了百姓的“追捧”,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到公安機關來咨詢安裝。
防盜裝置安裝在前期中遭遇百姓的“冷臉”,但時至今日,群眾越來越踴躍的自覺安裝了,推廣愈發順暢。這有賴于一起起案件的成功破獲,讓群眾真切感受到防盜裝置的效能所在。
“物聯網+電動車”是如何破解防盜難題的?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技術負責人包迎華向記者解釋了物聯網的工作原理,通過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對電動車車輛信息、車主信息進行登記備案。利用技術手段,實現車輛信息的實時采集,從而解決電動車身份管理、車輛防盜問題。“安裝時由技術人員單獨處理,包括群眾本人也無法得知標簽位置,而且裝置很‘微小’,這就從源頭上最大可能地降低了裝置被破壞的可能性。”包迎華說,一旦電動車被盜,可以通過物聯網平臺后臺查看車輛軌跡進行查緝工作,破解電動車被盜難找回局面。
為解決群眾車輛被盜
交通事故理賠的后顧之憂
項目建設引入保險機制
1、電動車車主在登記備案時,可自愿參加預存話費(預存200元話費可享270元話費)贈送防盜備案登記套餐的惠民活動進行電動車上牌,電動車防盜備案登記套餐包含了電動車備案登記上牌、加裝防盜裝置、享受3年物聯網產品服務并贈送2年全車盜搶險。
2、如果電動車主不愿參加預存話費活動,也可自愿進行繳納130元/輛的方式進行電動車防盜備案登記。
3、凡是經過防盜備案登記的電動車被盜后,車主請及時報案,公安機關將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偵破。
4、保險公司對超過兩個月仍未找回的車輛予以(一年以內新車1300元,1至2年車600元,2年以上車400元)保險賠付,確保市民損失降到最低。
目前,常德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建設成效顯著。據統計顯示,常德自電動車防盜備案登記工作啟動2個多月以來,已備案登記電動車約7.7萬余輛,其中已備案登記電動車共有75輛被盜,成功破獲49起,破案率約為65%。
以服務為外延不斷拓展“智防”廣度和深度
在打擊犯罪的同時,電動車防盜系統在服務群眾方面也屢建奇功。
案例一
10月15日16時,常德經開區石門橋派出所轄區出現了一起交通事故,車主重傷昏迷不醒,身上沒有任何可以識別身份的證件或物品,現場只有一臺上了牌的電動車。該所民警了解情況后,立刻通過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的后臺查找車主楊先生的信息,通知其家人。
案例二
10月中旬,鼎城區韓公渡一居民陳某的孩子,因和家人發生爭執騎電動車離家出走。鼎城警方通過電動車上安裝的防盜裝置進行信號搜索,最終在一網吧門口找到電動車,也找回離家出走的孩子。
電動車物聯網防盜系統僅僅是公共安全射頻網的主要應用之一。目前,常德將物聯網+電動車防盜系統納入全市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堅持縱向延伸,發散應用,不斷拓展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系列建設形成公安機關、社會安保力量和個人共同參與的群防群治聯動機制,構建了包括個人、家庭、社區、公共區域的多層次、多方位、多領域、全天候立體防控體系,為公安機關提高預警、防范、打擊能力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未來,該平臺還應用于電動汽車、高檔自行車、電動三輪車被盜防范以及智障老人和兒童走失防范等領域,實現了管理服務對象的增容拓展。
(來源:常德新聞網)
(一審:陳為民 二審:王華 終審:廖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