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5G看作高速公路,IoT(物聯網)就是高速路上的車輛。5G與IoT的關系非常緊密,前者的三大應用場景中(eMBB、mMTC、uRLLC),有兩個場景(mMTC、uRLLC)主要為物聯網服務。5G+IoT的結合催生了更多的碎片化市場,定制/專用網絡或成為未來的主要需求。同時,5G+IoT也對電子行業分銷商提出了更多要求。
疫情期間,“無接觸式經濟”受到市場的關注,大數據、IoT、AI(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增速。IoT碎片化的特性讓提供“多樣化的IC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成為本土IC分銷行業聚焦的重點。
針對IoT,潤欣科技董事副總經理龐軍表示,全球領先的芯片設計公司通常把手機、汽車之外的業務統稱為IoT。具體來看,IoT是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的網絡,可在任何時間、地點,實現人、機、物的互聯互通。預計在2019-2035年期間,全球的網絡數據流量將增長600倍,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增長1000倍。同時,無線連接、傳感技術、邊緣計算、數據應用以及場景服務逐漸融合,未來將沒有分銷商這個定位。
中電港副總經理葉建斐
在中電港副總經理葉建斐看來,新冠疫情既推動了數字化進展,也加速了行業洗牌。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防疫新“武器”,數以億計的IoT設備承載著健康碼,成為檢驗各地IoT應用和效果的試金石。此外,IoT也催生了大量的新產品和應用場景,比如基于IoT技術及方案的非接觸式體溫檢測/社區門禁/打印等迅速商用,這些都對分銷商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5G+IoT時代,客戶訂單分散化、碎片化的趨勢明顯,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智能井蓋、智能路燈、智能水表電表等設備均存在聯網需求,這些設備需要不同的聯網方案。在此背景下,分銷商面臨新的機遇和利潤增長。
葉建斐認為,未來的確會出現部分客戶訂單分散化、碎片化的情況,這對客戶自身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也是一種挑戰。分銷商需要做的是圍繞客戶需求,充分利用資源整合的優勢,不斷提升自身服務價值。通過產業供應鏈綜合服務,來幫助客戶面對挑戰、提升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一方面,在面對碎片化長尾需求時,運營數字化和效率提升至關重要,分銷行業本身的數據積累、挖掘和應用,是重要的創新方向之一;另一方面,分銷商可與潛力客戶展開設計鏈、供應鏈以及生態建設等多方位的合作,積極整合產業鏈中的資源,來幫助客戶進行產品開發、應用場景定義,甚至渠道拓展和資源整合工作。
潤欣科技董事副總經理龐軍
碎片化市場將帶來更多分散的需求,龐軍以潤欣科技為例:在傳統的手機、通訊類領域,無線連接IC的銷售額達到5000萬美元,只需涉及10-20個終端項目,而在IoT市場中,則需涉及約3000個項目。另外,近年來,IoT項目中的芯片、模塊和設備成本占比從45%下降到25%,場景和數據服務收入從不足5%增長到了45%。一些中型溫度傳感器、指紋識別芯片設計廠商,一年生產上千萬片熱電堆、指紋模塊,卻沒有年產銷幾萬支額溫槍、幾萬把智能門鎖的小公司盈利多,這促使一些芯片設計廠轉而去做了場景、渠道服務。
“一家與我們合作多年的RFID客戶,它之前專業為畜牧業設計生產生物標識,銷售一個耳標的毛利只有幾分錢。后來它開始做城市寵物無線信標APP服務,涉及業務包括防疫、定位、糞便收集以及狗狗交友軟件,目前該項目的服務費收入已經占到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潤。” 他感概地說,“IoT市場的碎片化是市場的選擇,而非技術演進和產業鏈布局的結果。”
華信科副總經理楊世方
華信科副總經理楊世方則認為,未來分銷行業總體機遇并不會減少,只是會更集中在更有實力的分銷商手中,單一的產品線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基于以上的判斷,華信科在疫情爆發前就布局了IoT市場,從小到分立器件、被動電容,大到射頻PA、通訊模塊等產品都有涉及。他強調說,只要分銷商練好內功、擴大體量,自然就能抓住發展機遇和利潤增長點。
5G+IoT時代,數字化供應鏈信息將更加透明、扁平化。較之于傳統供應鏈,數字化供應鏈深入挖掘龐大的數據庫所隱藏的信息,進一步預測客戶的需求,并提供更為科學的采購決策。隨著全球新冠疫情常態化,未來IoT市場的發展或持續走高。與原廠相比,分銷商“掘金”IoT市場需要注意什么?
“‘掘金’IoT不如扎實‘服務’IoT。” 葉建斐表示,可以運用數字化運營系統和產業供應鏈綜合服務解決方案來提升產業鏈運行效率。另外,IoT并非簡單把IC組裝成硬件設備,除了硬件本身之外,也需要AI、云計算等技術與IoT產業融合。涉足IoT領域的企業必須深度理解應用場景的需求,不斷提升專業技術在不同場景中的應用能力。
與專注IoT器件技術路線或在細分領域做標準定義的原廠相比,分銷商需要加強為客戶提供物料整合、軟件支持、云平臺資源的一站式綜合服務能力,幫助客戶加速IoT方案和產品的快速開發及成本優化。如果分銷商能夠走進應用場景、走向行業縱深,以合作伙伴的身份與客戶進行應用創新,成為推動行業IoT化進程的賦能者,這對雙方而言都具有增值作用。
楊世方的觀點是,分銷商比原廠更靈活,也更清楚終端用戶的痛點。分銷商“掘金”IoT市場,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聚集更多專業的人士,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做到1+1≥2;其次,要重視產品線布局和客戶群體數量,分銷商越來越趨向于大者恒大,體量過小的分銷商將會舉步維艱;再次,要求分銷商少犯錯誤,未來的試錯成本將比以前更高。
據GSMA預計,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量到2025年將達到246億個,市場規模將達1.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7萬億元)。據了解,物聯網涉及領域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家庭、企業資產管理設備和自動化等。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分銷企業的布局非常關鍵。
據葉建斐介紹,中電港將通過AI和IoT的賦能,為行業客戶的數字化進程提供技術支撐。作為“新分銷”設計鏈創新環節的承載者,中電港螢火工場在IoT領域不斷投入技術創新,目前已經推出語音識別、毫米波雷達、工業物聯網DTU、AIoT模塊等解決方案,進一步協助客戶進行產品的定制開發。
楊世方稱,華信科的布局將聚焦在產品線、客戶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只有做擅長的事情才能發揮出全部的實力,我們會為物聯網技術服務部分環節來做技術服務,比如在通訊模塊產品線和物聯網IC芯片產品線的推廣中,投入FAE作為客戶端調試支持等部分,提升客戶產品的開發進度和產品競爭力。”他補充說道。
龐軍表示,作為NB-IoT網絡的基礎定位和感知技術,全球低功耗藍牙信標和傳感器應用市場,在過去6年里增長了100倍。IoT場景服務在給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推動了超低功耗信標和感知、定位技術的發展,新零售、智慧城市、港口、醫療、教育、展會等行業對電子價簽、資產定位追蹤、門禁安防、電子圍欄技術有著海量需求。目前,潤欣科技正在重點規劃,采用超低功耗的IoT信標芯片和微能量采集芯片,設計整合無線連接、感知和數據應用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以期成為公司未來3~5年的主要業務增長點。
本文為2021年《觀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