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編輯:張海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小米近日發布了MIX4新手機,該機作為小米的年度旗艦機,推出了特色功能手機“防丟失”。但在8月13日晚,小米發布通告,由于“無卡聯網”模式使用的eSIM卡違反了國家實名制卡的規定,小米決定取消該模式的上線。
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政策的角度講的話,這樣的“虛擬”手機號全部都要進行實名制,以防止不法分子盜竊信息。所以,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這項模式的下線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不少米粉對此表示惋惜,而這背后也折射出虛擬SIM卡規模商用的難題。
“強行拔除SIM卡無用,內置虛擬SIM卡,斷網依舊可以定位”;“手機和SIM卡綁定,手機換卡無用,SIM卡換手機也需要密碼”。在8月10日的發布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這樣介紹新手機的特色功能,來強調手機丟失后的安全性。
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分析稱,小米“無卡聯網模式”取消主要由于兩點原因:第一,用eSIM替代傳統的SIM卡,這項業務的開展是需要經過批準,然而小米并沒有獲得相關部門的批準;第二,SIM卡的聯網方式。小米的無卡聯網,實際上是用臨時的手機號去聯系的,從小米的角度來說這是安全的,但是從國家的角度講的話,這樣的手機號全部都要進行實名制,以防止不法分子盜竊信息。所以,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這項模式的下線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小米MIX4“防丟失”功能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就是防止信息丟失,即在被陌生人動手機的情況下也不會丟失信息。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手機徹底丟失之后,防止陌生人重新把這個系統做成別的號碼。但在目前模式下,還不是那么容易杜絕。付亮同時表示,“防丟失”需要一個系統的具體呈現,涉及多個環節。要想有效避免這方面的問題就要很多部門聯合起來,從多方面進行管控。
不久前,蘋果的發布會中就曾發布過AIR TAG,此產品可根據藍牙聯網的方式,通過聯合地圖APP幫助用戶找到物品所在。但同時也有大量用戶擔心暴露地理位置的可能。
那么,小米此項功能的運用是否也存在著暴露隱私風險?付亮表示,雖然理論上來講它可以運用此項技術進行一些隱私的探查,但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目的,并且小米既然把這項業務作為主業務進行推進,說明它應該已經規避了這些風險。實際上相當于給這個手機綁定了一個指定的號碼,這個號碼只有小米知道,如果這個手機丟了,只有小米知道它在哪,那小米就可以幫忙找回來。
付亮告訴記者,現在國家依然實行的是機卡分離的模式。從之前的機卡一體到現在的機卡分離,現在要不要回到機卡一體的模式,至少目前從政策的趨勢來說并沒有這個方向。
此外,付亮表示,我國其實允許客戶選擇設置SIM卡密碼來達到安全模式,但大多數用戶并未使用甚至不知道有這項措施。
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很多用戶對小米新手機此功能未能投入使用紛紛表示了惋惜,并希望這樣好的功能可以盡早投入使用。
相比之下,國外eSIM的使用已經非常普及,eSIM由于體積小、方便攜帶等優勢,被大量利用于小型通訊設備,例如可穿戴智能手表、智能眼鏡、車載、無人機、醫療設備等。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車聯網、物聯網的普及也更加需要eSIM的加入,使其應用前景更加廣闊。
2017年11月,中國聯通在國內率先推出eSIM業務,相繼與華為、蘋果合作,將eSIM應用在智能手表上。隨后,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也相繼落地eSIM業務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上。
在物聯網領域,今年國內對于eSIM開始大力度推廣。工業和信息化部2020年10月19日發布的文件指出,同意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僅限開通數據業務和與之相關的定向話音、定向短信業務。工信部要求中國移動嚴格遵守碼號管理相關要求,僅可使用13位物聯網號碼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
GSMA的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至少有175家運營商在69個國家推出了面向智能手機的eSIM商用,比2018年增長了三倍。90%的運營商計劃在2025年前商用eSIM,eSIM將有望在2021年和2022年獲得重大突破發展,eSIM已經是運營商為降低運營成本和創造新收入的重要手段。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