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公眾移動通信網絡之中,終端的類別也在不斷的增加。傳統的個人業務發展趨于瓶頸,物聯網也被運營商認為是未來收入的重點。
但服務于企業的物聯網卡沒有得到有效的管制,目前已不斷沖擊個人用戶市場,造成的問題除了資費混亂,還有業務板塊的戰略模糊等。
針對物聯網設備,運營商也推出了專用的物聯網卡?;趯ξ锫摼W產品的推廣,運營商對物聯網卡也給出了比較大幅度的優惠。而在物聯網卡之中,還有專門的定向流量卡,優惠力度則是更大。
物聯網卡由于在物理卡方面,一些種類和傳統的手機卡沒有差別,在實際銷售過程之中,造成了大量的代理商違規的將這些物聯網卡銷售給個人,作為數據流量卡在手機上應用。
對于基站而言,不管是物聯網卡還是普通的sim卡,在手機上應用,都會占據同樣的網絡資源,目前運營商的4G基站承載過重,這些違規使用的物聯網卡也是一個原因,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物聯網卡銷售給個人的利潤更高,也存在大量的公司在做這種違規的銷售。
物聯網卡的違規銷售,一種也被一些灰色產業所利用,最終這些物聯網卡也變成了實名制,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也是一種妥協。
工信部曾經對銷售給個人的物聯網卡做出了管控,在各大電商平臺物聯網卡的字樣現在也看不到了。不過實際上這些物聯網卡的銷售問題不僅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是越演越烈的。現在在各種APP插播的廣告之中,在不少電商平臺,這些物聯網卡是打著XX元100G,0月租等名義在銷售的,一抓一大把。
物聯網卡銷售給個人,也衍生了很多的問題,對于物聯網卡的投訴也越來越多,流量虛標,VPN轉化導致網速慢、時延高,還有卡商平臺跑路的問題時有發生。由于這些物聯網卡本身也是打著移動、聯通、電信的名義在銷售的,也有不少不明真相的用戶去投訴運營商,也給運營商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
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并不是看不到這些物聯網卡在網上銷售的情況,而是運營商對于物聯網卡的管理也只有基于檢測到在手機上使用對其進行封卡。但是這種只在末端對物聯網卡進行管理,基本上也就是類似“警察抓小偷"一樣的處理,還沒有哪個運營商在這些公司銷售的源頭進行封堵,這很大程度上是物聯網卡違規銷售的根本原因。
現在三大運營商的管理,都是以省級為單位,獨立核算,獨立運營。這樣的框架也決定了不會有哪個運營商會在網上對物聯網卡的銷售進行實質性的管理,各掃門前雪的心理也使得這塊成為了一個空白區域。
對于三大運營商而言,發展5G用戶屬于開源,但是對于類似物聯網卡違規銷售的問題其實也應該放在工作日程之中了,治理這個問題對于運營商來說也屬于節流。既然沒有哪個省級公司可以有效的抓這個問題,運營商的總部應該成立一個部門去管理這個問題,實際上這也不必很多人,幾個人日常就可以在網上很容易地找到這樣的卡商,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這樣的支出也是劃得來的。
- END -
走遍信息世界
潛心思考分析
只為讓你一路通未來
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點擊下方留言試試吧??
來源:通信二十年 作者:通信老兵